(续昨)
在她的积极筹划下,戈尔巴乔夫基金会顺利组建。即使是被软禁在克里米亚的日子里,她仍然尽量在他周围营造一种正常的家庭气氛,帮助他渡过难关。正如一位莫斯科记者所说:无论人们怎样看待她,她都认为,自己首先是戈尔巴乔夫的妻子,其它一切无关紧要。他们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二人世界,不允许任何人靠近。
在他们46年的共同生活中,一定会有许多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;而一个婚姻延续了近半个世纪之久,就不能不令人敬佩,更何况在他们苦过乐过,辉煌过也平淡过的婚姻中,他们始终相扶相携,相濡以沫。
写下戴安娜的名字时,心里有些不安。真愿这个美丽的灵魂能在天国里寻到安宁,从此不再被世俗所惊扰。
戴安娜的一生可谓轰轰烈烈,热热闹闹。
6岁时她的父母离异,她和弟弟分由父亲照料,但她与继母的关系始终紧张。9岁被父亲送进寄宿学校读书,后又转入一所女子学校,成绩一直不好,多门功课不及格。16岁后就不再读书,父亲把她送到瑞士接受社交训练,回国后在一家幼儿园就职。
尽管童年缺少母爱,但戴安娜本可以像大多数人一样,快快乐乐地度过一生。
她却选择了另一条路,也许只是因为那条路看起来更平坦。
19岁那年,她带着无与伦比的美貌,或许还带着一点儿年轻又美丽的少女所惯有的自信,以及对浪漫爱情的憧憬与渴望,走进了英国最显赫的家庭,把一个鲜活的生命交到了那个年长她12岁的男人手上。从那一刻开始,她的不幸就注定了,她所有的噩运也从此开始。
从19岁到36岁,在近20年的时间里,戴安娜其实一直生活在光怪陆离的虚幻之中,以致于变成了一个空泛美丽的神话。她无疑是全世界曝光频率最高的女人,无论是在她生活的英国,还是在遥远的非洲,凡有人群的地方,人们每天都能从数十种报纸、杂志或电视频道上看到她,她那精致得近乎完美的笑容成了英国的象征,远比她背后的皇室更为世人所熟悉。
连载三(未完待续)